5月11日,由外国语学院与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物叙事学”(Object-Oriented Narratology)学术论坛在王字楼圆满举行。论坛汇集了来自匈牙利、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以及江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和机构的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论坛由唐伟胜教授主持。
论坛围绕“物叙事学”共设12场专题报告。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通过挖掘《白象似的群山》中反复出现的“门帘”,发现门帘虽属叙事中的“无用细节”,但通过构建人物具身体验环境,形成了具身化真实效应,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物叙事美学;复旦大学的Sandro Jung教授以一个具体实例,展示了故事在跨媒介转述中受到的社会、历史、文类及媒介物质性的影响;蔡芳教授挖掘物的平等、活力与退隐等特质,结合中国传统陶瓷器皿案例论证物自体的叙述方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认为中国长篇叙事的发展史中,流动的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大学的Peter Hajdu教授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船”的生命连续体象征含义进行了重新诠释;江西师范大学的刘亚律博士认为,中国叙述传统里的人“物”关系存在一个从“状物”到“拟物”再到“托物”的三重进阶过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程心教授通过梳理19世纪美国儿童文学中的椅子、洋娃娃等物件所传递的历史教育和道德情感,揭示了物叙事从成人社会批判向儿童道德工具转型的轨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郑杰教授则聚焦于现代主义剧作家贝克特作品中的录音带,认为戏剧中的录音带消解了人与物的界限,挑战了人类中心主义认知框架。社会批判与伦理反思贯穿多个报告。来自匈牙利HUN-REN文学研究所的Botond Szemes研究员通过分析匈牙利作家克拉斯纳霍尔凯小说中的“门”“窗”意象,揭露日常空间隐含的权力博弈。
此次论坛是唐伟胜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西方物叙事研究》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为物叙事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谢枝龙;三审、三校:周富轩、谢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