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国际知名期刊Neohelicon主编、深圳大学Péter Hadju教授应邀出席外国语学院第二期“中外名家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青年教师黄丹慧主持。
Péter Hadju教授首先分享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生于布达佩斯,成长于苏联时期,大学时掌握了拉丁语、古希腊语,取得三个学位,随后自学德语、英语。在中学任教多年后,出于智性追求重返大学担任研究员,攻读博士期间,他潜心研究19世纪匈牙利散文,并深受文学理论启发,同时参与编辑书籍、审阅论文,并加入ICLA国际比较文学学会。2000年至2012年,他出版了6部专著,学术成果丰硕。自2007年第一次来中国后,多次来访参与学术活动,并于2020年起受聘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基于自己的经验,Péter Hadju教授建议将学术阅读与写作变为每日持守的习惯,并提倡跨语言、跨学科的多视角研究。
在座谈会的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向Péter Hadju教授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Péter Hadju教授一一耐心地解答。比如,在文学研究中,如何处理理论与文本之间的关系?Péter Hadju教授认为不应当僵化地用固定的理论去套文本,而是应当找到一个具有理论高度的问题,反过来用文本结合理论来回答这一问题。就国际发表问题,Péter Hadju教授特别指出要在写作过程中持续给出新的见解、多与前人研究对话而不是简单罗列文献观点,并建议多阅读顶级期刊,理解优秀论文的结构和内在逻辑。此外,Péter Hadju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匈牙利文学的概况。黄丹慧老师总结了本次座谈会内容,并对Péter Hadju教授慷慨而耐心的分享表示衷心感谢。第二期“中外名家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外名家座谈会”由学院外国文学团队打造,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与学生近距离交流,让学生切身感受学界名家的风采,学习他们的治学和为人之道。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谢枝龙;三审、三校:周富轩、谢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