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跨文化叙事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生态、物与叙事”前沿学术分享会
发布时间: 2025-10-16 浏览次数: 10

10月13日晚,学院跨文化叙事研究中心于举办“生态、物与叙事前沿学术分享会”,40余名相关学院师生前来参加,分享会由学院首席教授、学院跨文化叙事研究中心负责人唐伟胜教授主持。

会上,5名硕士研究生围绕近十年出版的5部生态批评理论专著展开深度研讨,从生态、物质、叙事及翻译四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汇报。在生态研究层面,学者们聚焦地方感的建构意义,通过跨文化比较分析揭示了生态叙事策略的多样性;物质性研究则突破传统文本分析框架,将文学作品作为物性存在进行考察,有力呼应了物转向理论对生态批评范式的影响;叙事研究方面,批判性指出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性,创造性提出慢叙事等新型叙事模式以应对生态议题的复杂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翻译研究部分选取新能源汽车科技文本为案例,不仅梳理了专业术语的转换逻辑,更精准识别出跨文化传播中的雷区,为科技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警示。5名分享人的汇报回应了当前的时代语境——人类世的气候环境和传统叙事的弊端,形成了一条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路径。

唐伟胜教授对五位同学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随后结合分享内容,对主题的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生态问题是时代的核心议题之一,亦是当下文学研究切近现实的重要途径。生态批评的第四波发展重点是对“物”的关注。而新主题生成新叙事形式,对生态与物的关切不仅体现在文学文本的内容上,更反映在叙事手法的创新上,例如:慢叙事、时间折叠、罗列等。生态文学的文学性和主题性就在这些新叙事形式上交汇。唐伟胜教授鼓励在场同学积极阅读学习,并表示了对进一步交流的欢迎。

通过本次学术分享会,研究生们得以深入把握文学研究前沿动态,在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学研究新路径,为外语学科跨文化研究搭建了创新性学术交流平台。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张汨、曹烨;三审、三校:谢谷萍、谢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