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节选)
发布时间: 2009-10-22 浏览次数: 954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确定选题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的基本原则,鼓励选题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在实际选题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性原则。选题应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兼顾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有利于基本理论、基本设计原则、基本方法的综合应用,又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术性原则。毕业设计(论文)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将已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因此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新颖性原则。对于理论研究课题,应能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对于应用研究课题,应能提出新方法或技术,体现应用价值。

4.可能性原则。选题必须考虑完成的现实可能性,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学校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等条件。另外,毕业设计(论文)有时间的限制,选题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否则难以按期完成,或达不到实际效果。

三、指导教师配备

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本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不能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取得硕士学位未评聘为中级职称的教师可协助指导,但不能超过3篇。鼓励高级职称教师多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但总数不能超过8篇。主要内容依托校外课题等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对方单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并严格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要求》(见附件1)的要求,认真地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2.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

3.有一定的科研(设计)能力或管理经验。

四、对学生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学生应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自觉进行工作。学生应严格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守则》(见附件2)的要求,认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应对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诚信声明,并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负全责。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学院、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实施,各级部门应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各级岗位职责》(见附件3)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办法》(见附件4)要求形成校、院两级监控检查机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监控检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六、答辩

1.答辩小组组成。原则上实行全员答辩制度。论文答辩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委托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小组由3-5位中级以上职称成员组成。

2.认真评阅。毕业设计(论文)应由答辩组一位以上成员详细评阅,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课题所涉及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结果分析等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备答辩时选用。指导教师不能兼任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阅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评阅意见应有针对性,不能空泛,评分应准确、合理。

3.严格答辩。严格答辩程序,逐个进行答辩。答辩时既要质询设计(论文)中关键问题,又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先由学生讲解,讲解应简明扼要,再由答辩教师提问。答辩时应允许其他人员旁听。答辩应有记录,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成员要在记录上签字,记录要保存。

七、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应认真组织好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优秀:学生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任务,内容正确并有一定的创见或实用价值。

良好: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任务,内容正确。

中等: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内容基本正确。

及格: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部分内容正确,其他部分有非原则性错误,基本上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所规定的要求。

不及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认真,拖延不交,不能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基本任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差,主体部分有原则性错误,未达到基本教学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记分加评语的办法评定成绩。百分制和五级记分制的当量关系为: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优秀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优良率不超过75%

成绩评定分四部分:一、指导教师评分;二、评阅教师评分;三、答辩小组评分;四、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评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根据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及意见等情况确定评分等级,报教务处核准后,再向学生公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不能更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原始评分,在核定评定成绩时原则上不得更改加权评分档次。

八、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存档与保管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附件、过程管理手册、外语译文(附外文原文),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相关电子稿,学院应统一存档。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借阅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有关原始材料保存至学生毕业后四年。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要求参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要求》(见附件5)执行。

附件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一般由封面、声明、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主要符号表、后记(致谢)、封底等部分组成,装订亦按此相应顺序排列。以下说明中打*号的为可选部分。

1.封面

封面应包含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信息。

1)题目:含中文题目、外文题目。题目应能概括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练、明确、醒目,控制在25字内;同时要译成外文。

2)学生基本信息:含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所学专业。

3)指导教师基本信息:含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4)完成时间:毕业设计(论文)定稿并提交答辩的时间。

2.声明

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原创性作简要说明。

3.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字数一般为200400字。

1)中文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毕业设计(论文)的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除科学考察报告外,摘要中不应有第一人称的语句出现。

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列出35个与内容关系最紧密的关键词,各关键词的顺序按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紧密的程度排列。关键词不要求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有直接的联系,也可以不是题目中出现的词。中文摘要编辑版面限一页。

2)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英文“摘要”单词统一为“Abstract,英文“关键词”词组统一为“Key words”。

4.目录

目录要按毕业设计(论文)的结构顺序和层次编目,目录也是毕业设计(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每个目录后面应标明所对应的页码,便于读者阅读。目录独立成页。

5.正文

1)引言或前言:主要包括写作背景及缘由、所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所涉及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依据来源资料、所要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意义。

2)内容:是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说明书)的主体,要着重反映学生自己的工作,要突出新的见解,例如新思想、新观点、新规律、新研究方法、新结果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部分来撰写,每部分都应有自己的标题。

内容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字图表清晰、整齐,计算单位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各类单位、符号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使用必须统一,外文字母必须注意大小写、正斜体。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结果必须明确加以说明。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行文上,要注意语句通顺,达到科技论文所必须具备的“正确、准确、明确”的要求。

*3)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毕业设计(论文)的归宿,是在理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过程而形成的总观点。结论必须完整、准确、鲜明,突出与前人不同的新见解,认真阐述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使人只要一看就能全面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