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四川大学张哲俊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做题为“比较文学文献学:交流关系的三种形态与文献分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海涛副教授主持,40余名师生参与聆听。
讲座开始,张哲俊教授解释了比较文学文献学的基本含义,并指出近200年来法国学派的一对一的旧线性关系存在的弊端。阐释了自己在校注五山诗人瑞溪周凤的《画梅》时,发现的新的线性关系。以此引出源流关系与交流关系、典源与典据的差异,并强调在法国学派以往的源流关系的范围内,难以了解正确与错误,而交流关系的研究则是比较准确的研究方法,能够明显地看到正确与错误,亦可以研究出是否存在变异。
随后张哲俊教授提出除新的“线性关系”之外,还存在多点多线的“网状关系”以及“常见关系”,通过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形成网状关系的情况与原因,以及线性关系与网状关系的性质及交流形态的差异,并指出了“网状关系”与“常见关系”对法国学派“线性关系”及以往文学关系认知的颠覆意义。
最后,张哲俊教授分析当前的文学关系研究现状,仍有许多值得探究甚至可推翻之处,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同时勉励学者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去做艰难且有价值的研究。


主讲人介绍:
张哲俊,教育部国家级人才,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有《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东亚比较文学导论》《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古代文学》《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文学考古学的可能性》等十余部著作,发表中文、日文、韩文论文100余篇。荣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思源学术论文奖等。担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文部省京都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外国人研究员、韩国国立丽水大学校的客座教授等。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谢枝龙;三审、三校:周富轩、谢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