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吴红云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浏览次数: 10

4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红云在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专题讲座,围绕“外语教学科研中的动力与灵感”展开深入探讨,为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洞见与实践启示,讲座由谢枝龙副院长主持,胡新建副院长做总结发言, 80 余名外院师生参与聆听。  

讲座开始,吴红云教授指出,外语教学科研的持续动力源于交叉学科的广阔空间。她列举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技术等十余个跨学科研究方向,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为外语教学开辟了全新视角。其中,“思政教育+外语教学”与“人工智能+外语教学”成为近年热点课题,相关成果在CSSCI期刊分别发文30篇与47篇,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显著成效。吴教授表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社会文化、认知科学与技术创新的载体,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才能激发研究的深层价值。”  

随着话题深入,在研究方法层面,吴红云教授提出“规范性与创新性缺一不可”的核心观点。她通过实例分析,系统阐释了研究选题、视角、内容、方法、工具及结论的创新路径,并强调严谨的科学方法是确保研究可信度的基石。

最后,结语中,吴红云教授呼吁研究者从教学实践中汲取灵感,将课堂转化为科研的“第一实验室”。她鼓励青年学者广泛阅读方法论著作,掌握科学规范的研究范式,并以“想做全是办法,不想做全是借口”激励大家直面挑战。她强调:“外语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研究推动教育革新与社会进步。”  

此次讲座不仅为外语教学科研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更通过生动的案例与前瞻性观点,点燃了在场学者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吴红云教授的分享,为新时代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


主讲人简介:

吴红云,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莱特项目高级研究学者,200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人大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方向学科带头人,成功组织申报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方向博士点。曾任全国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应用语言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审稿专家。荣登“2020年语言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近十年来,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曾荣获的奖项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全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谢枝龙;三审、三校:周富轩、谢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