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教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题为“‘大雁衔龟’故事与图像的跨文化流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谢枝龙教授主持,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陈明教授以印度故事“大雁衔龟”为案例,解析其“乌龟因言坠地”的核心情节及跨文化传播现象。他通过语言学、民间文学等多维视角,揭示故事在亚欧地区的流变与文化重构机制。图像研究部分,陈明对比阿拉伯语插图、欧洲木刻等四十余幅作品,指出“空间与飞行”是贯穿各媒介的视觉母题,强调图像作为独立叙事载体的功能。以法英图书馆珍本为例,他梳理图像从西亚至欧洲、南亚至东南亚的传播路径,提出“单一观看”与“双重观看”理论框架,分析不同文化对“惊奇”“道德”的视觉表达差异,展现图像与文本、观者间的动态关系。最后,陈明教授指出,“大雁衔龟”案例深刻反映了文学与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互文、互释与互构关系,为理解东西方艺术对话、传统与现代转译提供了经典范例,对推进文学图像学、比较故事学等领域的拓展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在学术答疑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陈明教授逐一予以细致解答,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本次讲座拓展了师生在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视野,也为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专家简介:陈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分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印度古代语言文学、佛经语言和文献、中印文化交流史、丝绸之路医学文化史、古代东方文学图像。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出版专著《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殊方异药:出土文书与西域医学》《敦煌出土胡语医典〈耆婆书〉研究》《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文本与语言:出土文献与早期佛经比较研究》《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丝路医明》《敦煌的医疗与社会》《天竺大医:耆婆与〈耆婆书〉》等,《梵汉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词语研究》《丝路梵华:出土文献所见中印文学交流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编《文学与图像》学术集刊。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次)、首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等。
一审、一校:黄文静;二审、二校:张汨、曹烨;三审、三校:谢谷萍、谢枝龙